首頁 | >管理交流 |
一公司:閑置資產走出家門創效
“現在我們每年不僅可以向公司上繳利潤200余萬元,還能根據需要添置設備等。”日前,一公司資產租賃負責人蔣偉新自豪地提起這幾年深挖創效潛能取得的成績。
近年來,一公司資產租賃團隊結合自身實際,創新管理模式,深挖降本增效空間,從“引進來”轉變為“走出去”,將租賃管理做專、做強,彈性管理閑置資產,累計資產盤活率保持在85%以上,達6000萬元。
此前,該公司各項目用于施工生產的龍門吊、掛籃、鋼軌等物資設備在項目完工后就運回儲放基地“躺”著,每年的折舊費達到250萬元。
如何將閑置物資變廢為寶?這份考卷交到了該公司資產租賃管理團隊手中。3年前,他們實施經營開發激勵政策,組建了“三名技術員+四名特種作業人員”的維保小組,開啟“方案設計+服務”的運營新模式,以設計、施工、維保為一體的優質服務塑造租賃專業品牌形象。“剛開始跑市場,我們四處碰壁,后來嘗試與勞務隊伍合作。以前我們是施工合同的甲方,現在是物資設備租賃合同的乙方,雙方互幫互利的合作關系進一步鞏固,我們還為勞務隊提供分期付款模式,緩解了他們的資金壓力,讓他們愿意租我們的材料設備。”負責資產租賃經營開發的副經理吳小舟介紹道。
管理團隊根據承租方工地的技術要求及現場條件,給對方提供安全可靠的借鑒方案,清晰明了地列出具體材料、設備使用數量,使合作隊伍獲得技術支持,實現“互惠共贏”,樹立了良好口碑,拓展了外部市場,每年可增加500萬元的營業收入。
在積極拓寬外部市場的同時,他們還在深挖內部資源上下足“繡花”功夫。他們細化倉庫動態管理,即時更新物資設備閑置臺賬,及時與集團公司物資設備部溝通,獲取內部兄弟單位急需計劃,形成內部快速消化,從而降低閑置率。同時,他們搶在新建項目開工前介入,將競爭優勢把握在手,對標外界市場的新要求、新標準,為兄弟單位提供經濟實惠的價格、真誠的服務條約,遇到急難問題兌現“24小時內”解決的承諾,優質服務使他們站穩了內部“市場”,龍門吊、周轉料等物資設備先后在南沙港鐵路制梁場、贛深高鐵制梁場、長沙軌道3號線等重大項目投入使用,年營業收入1800萬元。